指導思想:
以學校特色創建為引領,以育人方式變革為目標,構建五育融合、全面而個性發展的育人體系。結合兩條主線:醫心融合,特色發展;素養導向,“雙新”落地,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完成課程設計和教學評價創新。
重點工作:課堂改革、隊伍建設、質量提升
主要工作:
結合學校特色發展目標定位“醫心融合”,把握“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改革主線、落實學校和教研組的“雙新”實施,通過名師引領、科研助推、教育教學培訓等方式建設師資隊伍,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更新教育理念,落實育人目標
觀念指導行動,在新課程、新教材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我校在課改上不斷探索,通過舉辦“雙新”公開教學展示研討、創智課堂研究項目《素養導向下的學生活動設計與實施》等活動,取得了“雙新”實施的初步成效。但要讓全體教師走出舒適區,走出習慣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堅持學習,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更新觀念,真正落實學校的育人目標。教師應改變原來的單被動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把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密切地結合起來,以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完善發展。教學行為教師的“教”轉向重學生的“學”、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學生發展、從而形成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二、描繪課程圖譜,提升課程領導力
對接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新三類課程,依據學校課程現狀和特色發展目標,描繪學校課程圖譜,提升學校課程領導力。
以“醫心融合,特色發展”為主線,設計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醫:指的是醫學,這里可以包括中醫和西醫,中醫是我們的國寶,一方面要挖掘中醫蘊含的心理治療思想,心理養生方法、學習“養心”、“養德”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抓住我校的德籍創始人寶隆先生醫學博士的背景,這是我們學校的歷史和根脈。學習的是醫者治病救人的仁愛精神,對醫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生態度。心:秉承學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辦學特色,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通過課程為學生人生成長奠基,遵循“嘉樂君子、成己成物”的學生培養目標,著力于培養高尚、優雅、樂觀、向上的謙謙君子,在成就自己的同時,能成就他人。通過課程領導力項目引領,從以下幾方面建設我校的醫心融合課程,提升學校的課程領導力:(1)心理特色課程群(2)吳孟超生命教育指導中心人文研訓課程(3)院士搖籃課程(4)醫學拓展課程(外聘)(5)主題教育課程(6)場館課程(醫學院參觀)(7)生物STEM創新實驗室課程。
三、落實常規管理,提升教學品質
改變教學設計,關注單元教學
新教材、新課程的編制思路,是從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出發,按照單元螺旋形上升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要改變過去的就事論事,上一課備一課的備課模式,而是要更加注重整體性,進行單元教學設計。學期初,將通過單元教學設計評比的方式,將優秀設計推薦至區級及以上平臺參賽。
改革課堂模式,關注活動設計
上學期,我校成功舉辦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公開展示和研討活動,在區域內取得了廣泛好評。本學期,將繼續關注課堂活動設計,深化創智課堂教學研究,將物理組經驗推廣到其他學科組。貫徹創智課堂基本理念:學習即創造,教學即研究。構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熱力課堂,逐步形成具有同濟特色的課堂文化特征。抓住學生學習活動設計、積極心理學理念滲透和信息技術賦能,將三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積極、創新、活力、高效的特色課堂。
改進評價機制,關注素養形成
評價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多樣化評價相結合,以實現從量到質,從知識、技能到習慣、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全方位的評價,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更好地發揮評價在課程改革和提升學生素養中的功能。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著力構建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和同濟特點的教育評價機制,包括學生學業質量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學分制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以積極的、動態的、全面的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素養。
改善聯動機制,關注教學質量
在原有的教研組內部聯動和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聯動基礎上,為每一位學生謀求最好的發展。除了認真安排規劃好常規的各項教學升學活動之外,做好與家長的信息傳達與溝通,落實我校藝術生工作方案,嘗試通過創新實驗室等路徑,各學科組聯動開發跨學科學習課程。
本學期調整高一年級部分拓展課,選拔高一年級中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參加數學提高班的拓展課學習,發揮我校數學學科組師資強的優勢,爭取培養出一些在數學學科上有突破的學生。根據學生調研反饋,德語拓展課將不再聘請機構教師,改為我校英語教研組朱天逸老師任教。高一高二年級本學期都將面臨合格考試,在吸取前兩年的經驗教訓后,及時調整和改變補差對策,爭取全員合格。高三年級在一??荚囍姓w平穩,但部分加三學科被下位學校超出,下學期面臨下位學校分流人數眾多的壓力,要做好高三年級春考和大專高職考試及志愿填報工作,做好宣傳和指導,做好高考升學工作。
四、搭建多維平臺,推動專業發展
為教師成長搭建多維平臺,除了做好教師的線上線下各類培訓以外,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力度,鼓勵和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平臺的比賽,鼓勵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比賽。依托名師工作室和骨干工作室,從項目研究入手,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學期末的教學研討會上,計劃組織更豐富的活動形式來向全體教師展示我校雙新實施成果。
五、完善部門協作,服務教學一線
各教研組和教導處各部門上下一心,為學校良好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群策群力,打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1. 藝體課堂建設
推進體育專項化工作的思考和改進,充分挖掘和利用學?,F有的體育活動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需求。利用好籃球社團、羽毛球社團、空手道社團和啦啦操隊的人員配置和訓練,為我校參加各類體育類比賽培養人才。藝體課與各項比賽及藝體考生動員工作相結合,打造吸引人的藝體課堂。
2.實驗室工作
物理、生化教研組利用好新配置的實驗室器材,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為創新實驗室項目的開展打好基礎。推進實驗室管理規范化、信息化,促進學校實驗室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推進素質教育。做好實驗操作考的各項工作。生物和地理創新實驗室工作有序開展,培養會動手會動腦的學生。
3.對外交流
我校將根據防疫要求最新規定,做好德國圣布拉辛中學、愛沙尼亞庫雷薩雷中學和加拿大豪灣中學三所友好學校的對外交流工作及區對外交流中心布置的一系列任務。
4.心理健康教育
本學期結合我校心理健康示范校的優勢,加強在學科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滲透,推動各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改善實際教學成果,使教育教學更具效果,同時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另外,在三個年級開設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生涯輔導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及其家長中的滲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課程和講座。
5.語言文字工作
貫徹落實區語委工作要求,組織安排好相關的各項活動與學習。加強普及普通話和用字規范化工作,說好普通話、用好規范字、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結合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我校舉辦首屆“讀書節”,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介的閱讀,組織相關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6.信息平臺使用
加強智慧校園平臺的溝通,注重“大數據”背景下教與學的匹配,提高教師對教學、對學生的數據科學化分析能力,優化教學。結合英語“校園智慧英語”數學閱卷系統等平臺使用,在分析數據的同時,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
7.教學輔助部門
規范教務處、實驗室、圖書館、資料室、體育保管室、廣播室等各部門
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團結調動各部門,提高大家工作的積極性,更好地為教學工作做好服務。
教導處將通過多種形式引領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積極探索現代化背景下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的新方法、新模式,全面開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教導處
2021年1月
主要工作安排
3月 春考志愿填報
校內教學調研
科技節
春考錄取
大專高職自主招生報名考試
4月 期中考試
校骨干公開教學展示
新教師亮相課
讀書節
5月 等級性考試
實驗操作考試
6月 高考
期末考試
合格性考試
“雙新”教學研討會